2021年3月,“十四五”《綱要草案》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7億,占全國人口的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億,占全國人口的14.2%。與此對應的,2021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到909萬,但全國涉老專業僅占0.03%。
民政部在對“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的建議”的答復中明確指出,到2022年,培訓養老護理員200萬人次以上,雖然相比于2020年的30萬有明顯的增長,但是與老年人口數量反差極大,揭示了養老護理從業者目前缺口巨大。老年人多和養老服務需求旺,養老服務人員數量不夠,業務能力不強等問題顯露出供需不足的矛盾。要真正實現老有所養,離不開專業化的養老體系的建立,其中最關鍵的兩個問題是“誰出錢”和“誰出力”。
目前,我國的主要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老年人以退休金、養老保險和子女供養為主要收入來源。隨著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加,養老服務支付能力不足,互助養老作為一種新型的養老模式,可以有效彌補現有社會養老服務模式的不足,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細花表示:“推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模式,既是低成本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選擇,也是著眼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的需要。”
實際上時間銀行是通過提供養老志愿服務來積累服務時間,志愿者完成服務后,服務時間會自動計入系統,當志愿者年老時,可以提取之前積累的時間兌換自己所需的服務。
2022年3月,在學雷鋒月開展之際,首屆時間銀行333互助服務在南京市、青島市、無錫市、溧陽市同步開展。據悉,333互助服務活動由南京市時間銀行發起,無錫、溧陽和青島共同開展,主要貫徹“三統一,三走進,三關愛”:統一人員,統一項目,統一服務,推動時間銀行志愿者亮身份;走進社區,走進小區,走進家庭,點對點志愿服務供需匹配;關愛空巢老年人,關愛困境兒童,關愛特殊人群,推動服務人群全覆蓋。
此次333互助服務行動,選擇以南京、無錫、溧陽、青島共4個城市作為主陣地,整合時間銀行志愿者中小學學生、高校學生、執業醫師、心理咨詢師、律師等10類人群,重點為空巢獨居老年人、困境兒童、特殊人群共3類困難人群提供助醫、助學等時間銀行各類服務。據統計,目前,僅南京市和青島市時間銀行一共已經發展了6萬多名在冊志愿者,為7萬多名老年人提供25萬多個小時的服務,本次行動中20余支隊伍,合計300余名志愿者為500余名服務對象累積提供了近1千小時的上門服務。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參與過“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的應屆畢業生,有10%選擇進入養老行業。還有一批退休人員志愿者,轉變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333互助服務行動,無疑具有多重積極意義。一方面,有利于進一步緩解養老服務人才短缺與龐大養老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不同行業的志愿者在時間銀行這個平臺為老人和困境兒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詢、醫學指導等專業的公益助老服務,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養老成本。正如當地街道辦工作人員所說,“目前的兌換方式相當于政府用30%的成本,實現了100%的服務。”另一方面,進一步地鼓勵互助志愿者加盟,動員更多的人參與到志愿者隊伍之列,不僅能夠增進鄰里之間的互動,讓街道社區充滿溫馨,而且能形成共處一社區,就是一家人的友好鄰里氛圍,在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的同時,讓養老服務代際傳遞。時間銀行的應用解決了社區養老的“憂”與“思”,成為守護夕陽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